翼航国际 >> 行业资讯 拔出物流O2O平台失信行为的根儿
拔出物流O2O平台失信行为的根儿 第一物流全媒体记者胡国华采写: 现在,登录QQ,向你的朋友说句话,字里行间若出现银行、汇款等字样,QQ系统就出现安全提示:“如果聊天中有涉及财产的操作,请一定先核实好友身份。”打开微信群,此时如果有陌生朋友加入,系统会提示“某某与群里其它人不是微信朋友关系,请注意隐私安全”。这种风险提示是互联网平台商家针对沟通过程中,双方不便当面交流,核实身份难度大等情况下,做出的防控信用风险的手段。 物流O2O平台也要加强信用风险防控工作。平台不但要满足互联网基本的信用要求,还要满足物流业的信用要求。只有这样,平台才能从根本上防控信用风险,为车货双方提供可靠的物流服务。所以,平台商家首先必须了解我国物流业出现信用问题的根本原因。 失信行为由来已久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吴金忠认为,目前,造成道路运输市场诚信问题的原因,既有全社会信用意识还较为淡薄、道路货运市场主体“多、小、散”经营格局没有根本改观等客观背景,也包括信用监管体系不完善,信用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重要原因。具体包括: 一是法律法规滞后。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对行业信用建设没有做出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对于信用水平较低的企业,没有在市场准入、市场退出、资源配置、法律责任方面设置相应的处罚规定;对于信用水平较高的企业,也没有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而《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等制度仅属于部门规范性文件,法律法规层次较低,依据《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规的法律精神,又不能设置上述奖惩措施,导致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奖优罚劣方面缺乏有力、有效的手段。 二是信用征集体系不健全。现有质量信誉档案指标较为宽泛、有待细化;信用信息纸质档案、手工采集等情况较为普遍,自动化采集程度低,导致信用信息不完整、不准确、更新不及时;信用信息尚未实现全国联网,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在异地的经营违章记录等信用信息不能得到有效采集;与公安等部门信用信息共享不充分,货运车辆及驾驶员有关交通事故、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 三是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现有《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由于颁布时间较早,部分内容有待修订;评价指标较为笼统,部分考核指标没有信息来源的支撑,需道路货运行业特点进行完善;很多省份基本上还是依赖于手工评价,导致统计不全面、考核结果容易失真,严重影响信用评价的公正公平性。 四是信用奖惩体系不健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奖优罚劣方面缺乏有力、有效的手段,“优难胜、劣难汰”;跨地区、跨行业诚信奖惩联动机制不健全,例如被吊销从业资格证的从业人员在异地经过考试重新取得从业资格、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满12分的驾驶员仍然驾驶货运车辆的等违规情况大量存在。 由此可见,物流信用问题涉及面广,累积时间较长。O2O平台要想利用互联网优势完善信用体系,解决信用问题,必须充分分析和了解物流信用状况和问题主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盲从跟风忽视信用 传统物流企业的信用问题由来已久,为何新诞生的物流O2O平台却也被多方质疑? 这里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物流O2O平台多借鉴出租车行业模式。借鉴“滴滴打车”“Uber”等模式组织运力,优化物流资源,提高物流效率的跨界创新行为应予鼓励。但对于用户来说,经简单复制的物流O2O平台显然缺乏太多信用基础、失信漏洞较多。如一些平台只对承运车辆和司机进行资料审核,不能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跟踪和实时监控,不能在线结算等,都将构成货运安全风险和运营管理风险,进而成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障碍。这与出租车打车软件的依靠标准化运营、承载信用责任的模式不同。 具体来说,物流与打车领域在信用风险防控上的痛点不同。对比来看,出租车行业运力集中,主要以城区运营为主,且由专业出租车公司统一管理,其在大城市缺乏的是统一调度力度。打车软件的出现正是弥补了这一缺撼,这里并不存在较大的信用管理问题。物流货车的个体运营却较多和分散,能够跨越城市和地区进行运营,每一辆车都可以服务于不同的承运企业,最终服务对象也与出租车大不相同,全国信用保障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小、散的物流运输格局,与出租车行业的大而集中特点形成鲜明对比,不可同一而论。 另外,物流平台利用互联网方式推广业务,是对传统运营模式的挑战,也是对货主的挑战,新生态链条各主体间建立互信和深入合作的过程仍较长。 总之,“互联网+物流”要解决的物流行业痛点较多,建设信用体系需要花费较大力气和较长的工作时间。面对物流失信行为,平台必须抓住行业关键痛点,切莫简单复制O2O模式而忽视重要的信用体系,只有提供切实可行的信用保障方案,有效推进实施,才能为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为塑造颇具诚信力的品牌助力。 本文同期刊载于9月11日《现代物流报》第B2版 访问:2258
|